行業資訊 | 2023-06-13
走向海外市場的儲能企業及SNEC戶儲品牌

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過程中,發電側體現為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占比持續提升,這將造成兩大挑戰,一是發電側間歇性、波動性加大,發/用電失衡概率大幅提升;二是電力系統可調容量、慣量下降,系統應對失衡的能力弱化。不附加儲能的情況下,電網的風光消納閾值在15%上下,當風光滲透率由20%向上提升將會造成系統凈負荷的波動幅度、劇烈程度陡增。電網穩定性造成的消納能力弱化是新能源消納的潛在制約因素,大規模儲能配置成為新能源發電滲透率進一步提升的必然選擇。此外,海外用戶側光伏儲能的一體模式是發展較快的方向,在能源價格上漲、電池成本下降和循環次數提升的背景下,戶儲逐步具備經濟性。
海外戶用儲能大部分與分布式光伏配套,光儲系統由光伏組件、儲能電池、逆變器/變流器構成。參考屋頂資源及用戶負荷,通常光伏組件配置容量在5-20kW,電池蓄電容量在5-20kWh。依據電池、光伏組件耦合位置可分為共交流母線、共直流母線等結構。運行過程中,用戶用電主要由光伏發電供應,儲能電池在光伏發電較多時充電,在弱光或夜間放電,滿足用戶連續用能需求。并網模式下,電網提供用電輔助,并消納部分多余電能。分布式電源+儲能的模式大幅降低了用戶對電網的依賴性,用能安全性、獨立性都更好。歐洲能源結構加速轉型背景下,戶用儲能今年進入爆發,其推動因素主要是經濟性和能源自主。
消費電價上漲,戶儲經濟性優化。參考目前歐洲大部分地區電價水平及光伏、儲能系統報價,戶用光儲LCOE已經有明顯的成本優勢。在市場機制允許的情況下,利用峰谷充放也有收益空間(部分分時電價地區)。以德國為例,目前居民用電價格在30-40歐分,單戶年用電量在3000-5000kWh,電費支出約1000-2000歐元。而對5kW+7kWh戶儲系統,單套設備投資額大致為1-1.5萬歐,以1200-1300h發電小時數估算,年有效發電量在6000kWh以上,除了滿足自用外,余電可以FIT電價上網獲取部分收益。估算大部分情況下,5-7年可收回項目投資(實際回報期除電價、設備投資等因素外,戶用電量、晝夜電量分布等也有較大影響,且不同地區提供差異化補貼,大幅縮短回收期)。自發電+備電提升供電可靠性。分布式光伏增配儲能后形成一定的離網自供能力,組件功率、電池容量越大,自供能力越強,用能安全性更有保障。俄烏沖突加大了歐洲市場對能源供給可靠性的重視程度,戶用光伏+儲能的獨立供能方案被加速認可。此外在一些電網相對薄弱的地區,用戶側儲能也扮演了備電的角色。配合大電網調度運行。從大電網角度看,用戶側儲能形成了電力需求響應能力,市場化電價能夠引導儲能發揮作用,改變負荷曲線(用電緊張,電價高,用戶側儲能放電;供電充分,電價低,用戶側充電),提升大電網的安全裕度。
儲能系統銷售階段可分為一體模式(儲能電池+逆變器集成銷售)、分體模式(儲能電池、逆變器單獨配置),目前歐洲市場以分體為主。在交付系統安裝商后,完成終端安裝配置及調試運行。由于戶儲直接面向C端消費者,對產品品質要求更高,有完整的測試標準要求,同時渠道、品牌是企業獲取市場份額、取得產品溢價的關鍵。2022年以來歐洲市場戶儲裝機需求激增,而電芯、逆變器供給相對有限,目前安裝周期普遍在幾個月以上,終端客戶對戶儲系統價格有較高的接納度。核心設備供應商、經銷商業務規模、盈利空間都有較大的潛力。便攜式儲能是近幾年興起的新興細分市場,下游應用領域主要是戶外活動(露營等)、應急領域(日本需求較大)等,需求也主要集中在歐美和日本。近2年國內疫情導致國內的城市近郊露營需求大幅提升,也在帶動便攜式儲能需求的快速提升。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統計,2016-2020年全球便攜移動儲能市場規模由0.6億增長至42.6億,復合增速達到190%,預計到2026年可能達到882億,仍將維持高速增長。
2021年,國內新型儲能新增裝機容量2.4GW,累計容量達到5.7GWh,同比增加75%(主要為電化學儲能)。2022年上半年完成電化學儲能裝機約0.4GW,同比增加70%。結構上,大部分仍然集中在電源側。風光電源快速發展,雖然目前風光滲透率還不高,當前的電網架構具備一定的消納能力,但是考慮裝機量的快速增長,儲能配套需求的增速會比風光裝機更快(風光滲透率越高,儲能配套比例越高)。電源側儲能需求相對明確,模式可能自建或租賃。此外,電網側儲能可能在成本納入輸配電價、輔助服務體系有效運行的情況下,也有較快的發展。國內用戶側儲能可能更多是工商業應用,尤其在峰谷價差進一步拉大后,對不具備調整用電時段裕度的工商業企業,將有更強的配置儲能的意愿。全球儲能正在經歷從項目示范向市場化的過渡,尤其海外戶用儲能在傳統能源價格暴漲、供給不穩定性增加的情況下,需求激增。國內方面,新能源快速滲透帶來了剛性需求,而針對此前制約儲能發展的模式問題也形成了初步的收益和運營方案,目前儲能項目備案量龐大,在碳酸鋰、多晶硅等上游材料價格下降以及配套收益政策逐項落實的情況下,裝機容量可能爆發,項目收益也將改善。相應的,市場參與方可能逐步從成本優先轉向性價比,形成更為良性的競爭。
2022年,歐洲戶儲增速為71%,新增裝機3.9GWh,累計裝機9.3GWh,德國、意大利、英國、奧地利,分別以1.54GWh、1.1GWh、0.29GWh、0.22GWh位列前四大市場。其中,波蘭、西班牙、瑞典是頗具潛力的新興市場。預計到2026年,歐洲地區年度新增裝機量有望達到7.3GWh,累計裝機將達32.2GWh。高景氣度下,到2026年底,歐洲戶儲運營規模可達44.4GWh,而低景氣度下,這一規模為23.2GWh。屆時,德國、意大利、波蘭和瑞典位列前四。
下一篇: 新能源鋰電池系列報告